当前位置: 中经新闻网 > 历史 > 正文
中经新闻网-移动版 首页

古钱币|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开馆 完整“讲述”中国4000年钱币史

时间:2019-03-28 18:31  阅读:1
分享到:

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开馆完整“讲述”中国4000年钱币史

    图为鄂托克钱币博物馆开馆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中新网鄂尔多斯3月28日电 (记者 张玮)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--鄂托克钱币博物馆于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揭牌开馆,博物馆中的藏品较完整地“讲述”了中国的钱币历史文化

图为钱币博物馆收藏家王吉祥致辞。 张玮 摄

图为钱币博物馆收藏家王吉祥致辞。 张玮 摄

中国钱币历史源远流长,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。纵观历代形态各异的货币,每一枚钱币的诞生都与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、科技有密切的关系,是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特点的具象化符号。

图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参观钱币博物馆。 张玮 摄

图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参观钱币博物馆。 张玮 摄

记者了解到,该博物馆主要陈列了从夏商周至现代总计近10000枚钱币,还有难得一见的古代铸钱钱范。

图为揭牌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图为揭牌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该馆所展示的钱币均来自当地的收藏家王吉祥。他告诉记者: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,从最初的天然海贝、布帛等实物货币,逐渐发展到金属称量货币、铸币和纸币,最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。鄂托克钱币博物馆里所展示的钱币延续了4000多年,没有断代。”

图为游客拍照留念。 张玮 摄

图为游客拍照留念。 张玮 摄

“如何向世界讲好‘中国故事’?中国钱币是最好的载体。”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向记者介绍道,“这里呈现了较完整的中国货币体系,每一枚钱币背后都有属于它的历史故事,讲好这些故事便能让世界了解中国。”

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张振龙说:“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从规模、收藏数量和收藏体系来说,在中国北方屈指可数。接下来,我们将带领该博物馆至新加坡做推广,让世界了解中国几千年的钱币文化。”

鄂托克旗文化旅游局局长奇牧仁表示,鄂托克钱币博物馆将成为当地一张文化旅游名片。(完)

来源: 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:TF002C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中经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经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经新闻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中经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古钱币|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开馆 完整“讲述”中国4000年钱币史

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开馆完整“讲述”中国4000年钱币史

    图为鄂托克钱币博物馆开馆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中新网鄂尔多斯3月28日电 (记者 张玮)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--鄂托克钱币博物馆于2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揭牌开馆,博物馆中的藏品较完整地“讲述”了中国的钱币历史文化

图为钱币博物馆收藏家王吉祥致辞。 张玮 摄

图为钱币博物馆收藏家王吉祥致辞。 张玮 摄

中国钱币历史源远流长,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。纵观历代形态各异的货币,每一枚钱币的诞生都与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历史、文化、科技有密切的关系,是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特点的具象化符号。

图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参观钱币博物馆。 张玮 摄

图为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参观钱币博物馆。 张玮 摄

记者了解到,该博物馆主要陈列了从夏商周至现代总计近10000枚钱币,还有难得一见的古代铸钱钱范。

图为揭牌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图为揭牌仪式现场。 张玮 摄

该馆所展示的钱币均来自当地的收藏家王吉祥。他告诉记者: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,从最初的天然海贝、布帛等实物货币,逐渐发展到金属称量货币、铸币和纸币,最终成为完整意义上的货币。鄂托克钱币博物馆里所展示的钱币延续了4000多年,没有断代。”

图为游客拍照留念。 张玮 摄

图为游客拍照留念。 张玮 摄

“如何向世界讲好‘中国故事’?中国钱币是最好的载体。”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信息部主任王永生向记者介绍道,“这里呈现了较完整的中国货币体系,每一枚钱币背后都有属于它的历史故事,讲好这些故事便能让世界了解中国。”

中国钱币学会会员张振龙说:“内蒙古首家钱币博物馆从规模、收藏数量和收藏体系来说,在中国北方屈指可数。接下来,我们将带领该博物馆至新加坡做推广,让世界了解中国几千年的钱币文化。”

鄂托克旗文化旅游局局长奇牧仁表示,鄂托克钱币博物馆将成为当地一张文化旅游名片。(完)

关键词:钱币博物馆 [责任编辑]杨白雪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中经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经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经新闻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中经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