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中经新闻网 > 资讯 > 正文
中经新闻网-移动版 首页

万人云课堂——付文韬:海底7000米掌舵人的深海探秘

时间:2019-10-30 16:17  阅读:1
分享到:

人类早已实现高空飞行,至于外太空,不管是载人航天还是登陆月球,也都已成为常态。但对占据整个地球面积71%的海洋来说,我们却知之甚少,尤其是对于2000米以上的深海,人类的认知几乎为零。

如果你对深海抱有好奇,也许你该来看看这个。近日,由中国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,中国网研学承办的“听•见真知”海洋航天《万人云课堂》系列课程正式全网上线。目前课程已播放到第二集,主讲嘉宾为蛟龙号主驾驶员付文韬,他将用丰富的海洋下潜经验为大家解答深海疑虑。

好运与实力造就的深海潜航员

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曾下潜到7000米深海的人类,付文韬多次驾驶蛟龙号进行深海科考活动,他对深海,对蛟龙号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。

image.png

蛟龙号主驾驶付文韬

但事实上付文韬的大学专业学的是通信工程,2006年正在准备考研的付文韬无意中看到了中国载人深潜计划招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潜航员的公告。在他看来,“成为一名潜航员远比获得学历更有意义”。

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训练和试航,付文韬从一名预备潜航员成长为一名试航员,最后成为蛟龙号的主驾驶员。这其中的艰辛恐怕是常人所难以体会的。

到目前为止,付文韬已经从事蛟龙号的主驾驶工作11年了,一共下潜了74次,“足迹”遍布中国南海、马里亚纳海沟(世界最深的海沟)、印度洋等等各大洋。

海面比海底更凶险

在普通人的理解中,深海下潜最危险的就是巨大的水压。但付文韬说,反而是还没下潜之前,潜航器浮在水面上时对潜航员威胁是最大的,尤其是潜航器上浮回收的时候。他描述了一次惊险的回收作业:“那次我们在海底下潜了很久,上浮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又累又困。结果回收的时候不是很顺利,我们在海上漂了将近12个小时。而且那天风浪很大,潜航器在海面极其的晃荡。我们三个同事有两个都被晃吐了”。

“相反潜航器在海底的作业反而是非常平稳的,不仅没有风浪,而且海水的流动也相对平稳。再加上蛟龙号的机身由高新材料建造,在抵抗超大水压方面经历了多次实践检验,因此也不用有太多的心理负担,担心水压的问题。”,付文韬总结这些年的下潜经历,大多时候反而海底更平稳。

蛟龙号的深海历险

但深海的难处在于探测,准确地说是在于操控探测的难度。

他说有一次蛟龙号下潜到一片海底热液区,那里相当于“海底火山”。热液区有很多从海底“升”出的喷口,源源不断地喷发380度的高温液体。付文韬驾驶蛟龙号靠近喷口,测量液体温度,采集液体样本。但是因为周围热液喷口很多,海水暗流涌动,他必须在操作上非常精细,而且还要根据海流变化做及时调整。“最近的时候蛟龙号窗口和热液的距离可能只有几公分,如果再近一点可能就直接烧在窗子上了”。

当然,除了这些惊险,付文韬也经历了许多十分美好的时刻。在一次南海下潜时付文韬见证了海洋的美丽与和谐:“在距离水面还有一两百米的时候,我们看到一大片珊瑚,五颜六色真的就是珊瑚海一样。然后突然有黑影在珊瑚冒了出来,我们往上看过去,发现是一群大鲨鱼。我们看着它们轻轻的游过来,又慢慢的游走。那时的感觉特别好,觉得海洋总是会时不时的给我们惊喜”。

除此之外,付文韬还分享了许多深海探测中的惊险和趣闻。

据悉,此次《万人云课堂》系列课程邀了请多位国内海洋航天领域的专家、学者,包括蛟龙号潜航员员付文韬、国家院士龙乐豪、运载火箭研发专家韩厚健等,皆会作为主讲嘉宾分享海洋航天知识,与中国科协一起,推动我国青少年海洋航天知识的普及。

来源: 科创新闻网 责任编辑:TF002C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中经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经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经新闻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中经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发送至电子邮箱:

万人云课堂——付文韬:海底7000米掌舵人的深海探秘

人类早已实现高空飞行,至于外太空,不管是载人航天还是登陆月球,也都已成为常态。但对占据整个地球面积71%的海洋来说,我们却知之甚少,尤其是对于2000米以上的深海,人类的认知几乎为零。

如果你对深海抱有好奇,也许你该来看看这个。近日,由中国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,中国网研学承办的“听•见真知”海洋航天《万人云课堂》系列课程正式全网上线。目前课程已播放到第二集,主讲嘉宾为蛟龙号主驾驶员付文韬,他将用丰富的海洋下潜经验为大家解答深海疑虑。

好运与实力造就的深海潜航员

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曾下潜到7000米深海的人类,付文韬多次驾驶蛟龙号进行深海科考活动,他对深海,对蛟龙号都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。

image.png

蛟龙号主驾驶付文韬

但事实上付文韬的大学专业学的是通信工程,2006年正在准备考研的付文韬无意中看到了中国载人深潜计划招聘7000米载人潜水器潜航员的公告。在他看来,“成为一名潜航员远比获得学历更有意义”。

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训练和试航,付文韬从一名预备潜航员成长为一名试航员,最后成为蛟龙号的主驾驶员。这其中的艰辛恐怕是常人所难以体会的。

到目前为止,付文韬已经从事蛟龙号的主驾驶工作11年了,一共下潜了74次,“足迹”遍布中国南海、马里亚纳海沟(世界最深的海沟)、印度洋等等各大洋。

海面比海底更凶险

在普通人的理解中,深海下潜最危险的就是巨大的水压。但付文韬说,反而是还没下潜之前,潜航器浮在水面上时对潜航员威胁是最大的,尤其是潜航器上浮回收的时候。他描述了一次惊险的回收作业:“那次我们在海底下潜了很久,上浮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又累又困。结果回收的时候不是很顺利,我们在海上漂了将近12个小时。而且那天风浪很大,潜航器在海面极其的晃荡。我们三个同事有两个都被晃吐了”。

“相反潜航器在海底的作业反而是非常平稳的,不仅没有风浪,而且海水的流动也相对平稳。再加上蛟龙号的机身由高新材料建造,在抵抗超大水压方面经历了多次实践检验,因此也不用有太多的心理负担,担心水压的问题。”,付文韬总结这些年的下潜经历,大多时候反而海底更平稳。

蛟龙号的深海历险

但深海的难处在于探测,准确地说是在于操控探测的难度。

他说有一次蛟龙号下潜到一片海底热液区,那里相当于“海底火山”。热液区有很多从海底“升”出的喷口,源源不断地喷发380度的高温液体。付文韬驾驶蛟龙号靠近喷口,测量液体温度,采集液体样本。但是因为周围热液喷口很多,海水暗流涌动,他必须在操作上非常精细,而且还要根据海流变化做及时调整。“最近的时候蛟龙号窗口和热液的距离可能只有几公分,如果再近一点可能就直接烧在窗子上了”。

当然,除了这些惊险,付文韬也经历了许多十分美好的时刻。在一次南海下潜时付文韬见证了海洋的美丽与和谐:“在距离水面还有一两百米的时候,我们看到一大片珊瑚,五颜六色真的就是珊瑚海一样。然后突然有黑影在珊瑚冒了出来,我们往上看过去,发现是一群大鲨鱼。我们看着它们轻轻的游过来,又慢慢的游走。那时的感觉特别好,觉得海洋总是会时不时的给我们惊喜”。

除此之外,付文韬还分享了许多深海探测中的惊险和趣闻。

据悉,此次《万人云课堂》系列课程邀了请多位国内海洋航天领域的专家、学者,包括蛟龙号潜航员员付文韬、国家院士龙乐豪、运载火箭研发专家韩厚健等,皆会作为主讲嘉宾分享海洋航天知识,与中国科协一起,推动我国青少年海洋航天知识的普及。

免责声明:
  • 注明“来源:中经新闻网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经新闻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经新闻网";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中经新闻网转载文章是为了传播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相关阅读